馬魁回來之前,馬燕參加過一次大學聯考,回來的當年,參加了第二次大學聯考,數學成績為八分。一晃四五年過去了,當初的襁褓中的馬健都已三四歲了,也就說馬燕又參加了三四次大學聯考,依然是名落孫山。
那麼,為什麼說馬燕結局圓滿,大學聯考失利遇貴人,成最大贏家?
王素芳去世之后,馬燕又參加過大學聯考沒有,結論是肯定的,而大學聯考再次失利也是肯定的,因為她并沒有去上大學。
于此說明什麼問題,一是馬燕的學習基礎差,二是難度高,錄取率低,三是投入的備考精力不夠,畢竟她白天要工作。
對此,馬魁也不再要求她了。而是問了她一個問題,「你這些天總是不在柜台上,我去了幾次都沒看到你。售貨員是一個很好的工作,你要珍惜。」馬燕敷衍應對,沒有告訴他自己在干什麼。
那麼馬燕不好好上班,到底干什麼去了呢?
眾所周知,此時的劇中背景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。馬燕的這個售貨員的工作,真如馬魁所說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嗎?
從收入上來講,售貨員的工資是較低的,馬燕大約是三十塊一個月,而姚玉玲的工資加補助等至少是馬燕的一倍以上吧?
于此可見,馬燕對這份工作并不滿意,這才是她多次復讀,想要通過上大學改變現狀的原因之一吧?
大學聯考屢次失利之后,這條路對她而言基本上走不通了。如何才能改變現狀呢?而這,正好與她經常不上班有關吧?
在劇中,有一個人物出現過多次。
第一次出現,是弄走了唐興國夫婦的一塊表。第二次出現,是改邪歸正后,做起了電子表的轉手生意。第三次出現,是提醒馬魁,馬魁因此抓獲在車廂上施展彰眼法的偷盜團伙。
第四次出現,是馬魁與汪新執行抓捕毒販任務時,他在車廂內亮了一個相。
而這個人便是侯三金,馬燕的貴人吧?
馬燕干什麼去了呢?應該是在侯三金的指點下,下海做生意了吧?
侯三金最感謝的人是馬魁。是馬魁使他懸崖勒馬,走上了一個光明之路,他多次出現在馬魁身邊,一是忙于做生意,二是想報恩吧?
作為一名工作了幾年的商店售貨員,馬燕對市場是比較敏感的。侯三金從南方采購小商品,馬燕在這邊賣,將形成一條完整的供銷鏈。
而這便是馬燕背著父親馬魁,經常不在商店上班的原因吧?種種跡象表明,馬燕很可能已經辭職單干了。
馬魁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,這是馬燕對父親隱瞞辭職的原因之一。馬魁是一個淡泊之人,對物質沒有多少要求,是她隱瞞的原因之二。
馬燕辭職開店,可以說是最早下海經商的一批人吧?成為最大的贏家,結局圓滿是必然結果。
有一句話說「在沒有風口的時候,再努力也很難賺到錢。風口來了,就要使勁的干。站在風口上時,還要注意一點,講求‘掐頭去尾’,意思是把握先機,當大家都跟風時,風口多半已過,這時入場大機率成了接盤俠。」
馬燕站在了風口上,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,她有過幾年售貨員的工作經驗,有侯三金這個貴人指點,有大量熟人,托運貨物便捷,最終成為大老闆吧?
只是隨著馬燕下海經商,與父親馬魁的矛盾會越來越深。矛盾的根源,是如何看待欲望,如何對待欲望,如何平衡欲望。
一位學者說,「永遠不要用良心,去喂飽野心。良心被欲望吞噬,野心飽了,良心沒了。而在金錢面前,守不住自己底線的人,終究守不住自己的人生。
」
而這正是馬魁對馬燕的不放心之處,也是諄諄教誨之處吧?
此外,也有觀眾說指點馬燕經商的貴人是「小溫州」。不論是侯三金還是「小溫州」,他們都是商海里最早的弄潮兒吧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